今年以来,崇信县人社局聚焦欠薪问题,从源头预防、过程监管到风险防控全面发力,通过建立健全长效制度机制,将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入欠薪治理各环节,推动欠薪治理迈向常态长效。1 - 9月,全县欠薪投诉线索量同比下降8%,案件按时办结率达100%,欠薪治理成效显著,信用体系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创新信用制度,筑牢源头防线崇信县人社局着力抓源头、治未病,推动精细化管理,尤其聚焦工程建设领域这一欠薪高发区。向建设项目下发甘肃省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指导手册,围绕施工准备、进场施工、完工退场3个阶段,细化落实举措,建立6本台账,形成全链条监管闭环。同时,开展“开工第一课”系列活动,对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发放指导手册和普法资料500余份。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引导企业公开承诺守法合规用工、落实工资支付主体责任,将信用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企业信用档案,作为后续项目招投标、资质审核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打好治理欠薪“预防针”。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构建协同信用治理格局以制度落实为抓手,崇信县人社部门牵头压实属地、监管和企业责任。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打击违法分包等行为,严格项目审查,通过多种财政手段优先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欠薪问题。建立部门沟通机制,常态化排查整改。加强“陇明公”信息平台监管,将全县22个新建在建项目全部纳入动态管理,实现制度落实和信息化监管全覆盖。与网信、信访、政务中心、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收集12345热线、信访、舆情等全渠道欠薪投诉线索,建立全口径欠薪线索台账,同时交属地和相关部门核查化解。对积极配合整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表彰;对拒不整改、信用差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信用约束合力。

      三是优化处置流程,跑出信用维权“加速度”。充分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维权中心”工作模式,开展欠薪风险大排查,每半月调度一次平台数据,目前已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216件。对欠薪线索集中的企业,及时发函提醒,对涉及人数多、金额大的重点案件,采取领导包案、提级办理、挂牌督办等方式限时解决到位。严格落实欠薪线索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机制,确保线索核查、处置全程闭环。为农民工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解、劳动仲裁“一站式”服务。同时,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积极整改、履行支付义务的企业,及时修复其信用记录,鼓励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推动维权服务提质增效,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