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提升火灾防控工作的精准性与有效性,静宁县消防救援大队积极探索将信用机制融入消防安全治理工作中。

一、实施差异化消防监管,提升执法效能

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及各类专项治理行动中,静宁县消防救援大队依据市场主体及相关单位的信用状况,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对消防安全信用记录良好、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单位,依法依规实施“无事不扰”的监管策略,适当降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现场检查频次。此举既有效激励了单位自主管理的内生动力,也将有限的消防监督力量更聚焦于风险较高、信用不佳或发生过火灾事故的对象,实现了消防监管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二、强化消防政策宣贯,压实主体责任

结合日常消防监督执法,监督员面向全县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关于在消防安全领域应用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宣讲与服务。通过解读消防安全领域信用承诺、信用记录、评价结果应用等具体内容,明确告知单位其消防安全状况与公共信用评价的直接关联,引导单位认清责任、重视信用。受指导单位普遍承诺将对照标准积极整改火灾隐患,主动改善消防安全信用状况。

三、普及消防诚信理念,筑牢思想防线

依托消防安全培训、媒体宣传等传统阵地及新媒体平台,消防救援机构积极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各层面的消防安全诚信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设专题培训课,向行业部门、社会单位详细阐释消防安全失信行为可能带来的联合惩戒后果,以及良好信用带来的便利,不断提升社会单位对消防安全信用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从思想源头促进单位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保安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