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业企业守法经营、诚信兴业,静宁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全县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和工业领域重点用能企业领域信用监管工作,以信用建设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建章立制,夯实信用监管制度基础

县工信局将信用监管作为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将信用信息核查、信用承诺、信用分类监管等环节嵌入到民爆、重点用能工业企业的项目管理、资金申报、评优评先等各项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实现信用监管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县发改、市场监管、税务、环保、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提升监管合力。

二、分类施策,实施精准差异化监管

县工信局积极探索基于信用等级的分类监管机制。一是全面归集信用信息。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动态归集全县工业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行政监督检查结果等信用信息,建立“一企一档”信用档案。截至目前,归集信用信息13条。二是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将企业划分为A(信用优秀)、B(信用良好)、C(信用一般)、D(信用较差)等不同等级。对A级企业,在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减少日常检查频次;对D级企业,则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检查频率,并在政策扶持上予以限制,真正做到“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三、宣传教育,营造诚实守信浓厚氛围

为提升工业企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县工信局积极开展“信用进企业”系列宣传活动。一是组织专题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向企业负责人宣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政策法规,解读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修复等具体流程,引导工业企业将诚信经营理念融入企业文化。至目前,开展“信用进企业”系列活动6次。二是加强典型引导。一方面,大力宣传诚信经营的优秀企业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对严重失信企业案例进行剖析,警示企业珍视信用记录,自觉维护自身信用。

四、信用承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在工业企业办理各类行政审批、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时,要求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主动签署《信用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依法依规经营、保证产品质量、履行安全环保责任等。将信用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对违背承诺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约束,倒逼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

下一步,静宁县工信局将继续深化工业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信用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持续擦亮“诚信静宁”金字招牌,为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信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