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平凉市泾川县的南北二塬上,万亩果园层林尽染,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空气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果香。走进飞云镇元朝村果品产业园区,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采摘、分拣、装箱,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套了4万多个果袋,全部被客商以每斤4.2元的价格订购,预计收入能超过6万元。”75岁的老果农刘存虎脸上写满欣慰。他种植苹果已有二十余年,家中原本的6亩老果园因树龄老化导致效益下滑。前年,在飞云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将3.5亩老园改造为现代化的矮化密植新品种园。“新技术带来了新希望,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刘存虎感慨道。

      飞云镇作为泾川苹果的重要产区,现有果园2.08万亩,其中丰产园达1.62万亩。当前正值晚熟富士苹果集中上市期,市场行情持续看好,收购价稳定在每斤4.5元至5元之间。据飞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魏九锡介绍,今年苹果亩产达6000至8000斤,预计飞云镇总产量3.4万吨,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大关。

      品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泾川县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大力推广矮化密植、宽行窄株、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种植模式,积极引进“瑞雪”“秦脆”等市场认可度高的新优品种,构建起“早中晚熟错峰、红黄绿色搭配”的科学种植体系。通过“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的双轨服务机制,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为苹果品质保驾护航。

     “泾川苹果品质过硬,糖分足、色泽艳,在南方市场特别受欢迎。”一位在泾川持续采购二十多年的广东客商表示,“每年都要从这里发走十几万斤。”湖南客商罗正齐也称赞道:“‘烟富’系列果形端正、口感脆甜,是‘明星产品’。”

      在巩固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泾川县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探索“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销售新模式。飞云镇西高寺村打造的“泾川云上苹果产地会客中心”,引进专业电商团队开展常态化直播带货,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果农樊来锁家种植的4亩半“烟富8号”,不仅被果商以每斤4.5元的价格订购,还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自主销售。“现在销路更广了,价格也更好了。”樊来锁欣喜地说。

      作为被公认的全国优质苹果种植“黄金地域”,泾川县先后荣获“中华名果”“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等多项荣誉。泾川县果园面积稳定在18万亩,“泾川苹果”地理标志商标及“富原红”“菁甄金果”等子品牌体系不断完善,多个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目录,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从老果园改造到新技术推广,从品质提升到品牌塑造,泾川苹果产业正在完成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历史性跨越。这颗小小的苹果,不仅甜了千家万户,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