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创新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良好的信用体系制度有助于建立跨部门联动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城关镇积极探索信用理念与市场监管的深度融合,于秋季开学之际,由镇市场监管所联合镇教育办开展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正是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嵌入日常监管的一次生动实践。本次行动以食品安全为切入点,通过检查与宣传并举、整改与信用挂钩的方式,不仅守护了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更推动了市场主体守信自律,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基层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

      此次联合检查将信用监管环节前置,贯穿于食品安全排查全过程。执法人员深入学校食堂后厨,对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库存食材保质期管理、加工制作规范、餐具清洗消毒及食品留样等环节进行细致核查,这一过程本身是对食堂运营者履约能力和信用状况的一次现场评估。检查中,执法人员特别注重溯源管理,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加工过程符合规范,这些要求直接体现了对经营者守信履约的基本期待,任何不规范操作都可能被视为信用缺失的风险点,进而成为后续重点监管的依据。

      针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本次行动强化了资质合规与经营行为信用核查。执法人员以小超市、小吃店、文具店为重点,严查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详细核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执行情况。对“五毛食品”“辣条”等儿童易购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标签标识进行严格排查,防范销售过期食品、“三无”产品等失信行为。在检查过程中,同步开展信用宣传和警示教育,明确告知经营者其经营行为将被纳入日常监管记录,违法违规行为不仅会面临行政处罚,也可能影响其信用评价,从而督促经营者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筑牢食品安全信用根基。

      截至8月底,本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人次,检查学校食堂3家次、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2家次,对发现的2个问题均已责令限期整改。此次联合检查不仅是一次常规食品安全监管,更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微观层面的具体实践。它通过跨部门协作,将信用理念融入监管流程,使每一次执法检查同时成为一次信用教育和信用信息采集过程。下一步,泾川县将继续深化“信用+监管”模式,推动检查结果与信用评价更紧密衔接,逐步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为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