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瓜果飘香,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却也伴随着开票难、政策不清、资金紧张等“甜蜜的负担”。面对广大果农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泾川县税务局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以实现精准服务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为小切口,主动将税收服务重心前移、下沉一线,把政策、服务和信用管理送到果园棚架之间,为乡村振兴注入“税动力”,也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服务体系提供了基层实践经验。

     一是政策下乡、信用宣导,夯实诚信纳税基础。泾川县税务局以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普及为抓手,组织“助农服务小分队”走进农田果园,用当地方言和鲜活案例讲解税收政策,重点解读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适用条件及开票流程,并明确资料清单与信用承诺要求。此举不仅让政策“听得懂、用得上”,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农户对税法遵从和信用价值的认知。税务人员现场指导果农签署自产承诺书,将税收优惠与纳税人诚信申报有机结合,初步建立起“政策—承诺—信用”闭环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纳税信用意识。

     二是服务上门、指尖办税,信用赋能便民新体验。围绕“办税不出村、开票不出田”的目标,泾川税务局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和电子发票普及,在果农繁忙的采收季节实现“掌上开票、即时交付”。在乡村主要瓜果集散地设立“乡村税费服务站”,集成咨询、开票、政策答疑等功能,农户可通过手机快速完成身份认证和发票开具,全过程线上留痕、可溯可查。这不仅极大减轻了农户办税负担,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日常开票行为纳入信用记录体系,使得守信者享受更便捷服务,进一步拓展了纳税信用应用场景。

     三是实地核查、风险防控,筑牢信用监管防线。泾川县税务局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针对涉农免税发票代开业务建立分类核查机制。对金额较大、新办农户或风险较高的开票申请,实行“田间实地核查”,通过查验自产证明、交易真实性以及申请人资质严把业务真实关。核查过程注重证据固定和信用警示,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政策辅导和风险提示,既避免政策被滥用,也强化了对涉农税收信用的动态管理。例如,某瓜农因持有营业执照不符合自然人代开条件,工作人员现场予以信用提醒并辅导规范开票,在防范虚开发票风险的同时,也维护了公平健康的税收信用环境。

     泾川县税务局以税收服务现代农业为小切口,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念融入便民办税全过程,初步实现了“信用引导、服务赋能、监管保障”的良性循环。政策精准推送提升了农户的税收遵从度,“指尖办税”优化了信用体验,实地核查则有效防控了信用风险,逐步形成从源头承诺到过程监管的信用建设闭环。这不仅为农户纾困解难、为产业增添活力,也为探索涉农领域信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样本,真正让信用的“清风”吹进田间地头,化作乡村振兴的“甜蜜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