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北街社区积极探索信用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以普法宣传为小切口,融合便民服务与信用激励,于8月26日组织开展了一场以“法治宣传+便民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惠民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安全素养,更将信用理念贯穿始终,通过正向引导、温情服务和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在社区层面落地生根,实现了普法教育、民生服务与诚信建设同频共振。
一、普法与信用融合推进,注入基层治理新动能。活动以“普法+信用”双线推进,构建法治与信用相辅相成的社区氛围。北街社区联合城关派出所民警、双报到单位、“五老”成员、志愿者和支部党员等多方力量,聚焦公共安全、反电诈、禁毒防邪、青少年保护等高频民生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民警结合真实案例讲解诈骗防范技巧,指导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签署《禁毒防邪承诺书》,社区工作人员则发放《青少年安全成长指南》,提醒家庭关注网络安全与青少年行为规范。每一环节都嵌入信用元素,例如将安装反诈软件、签订承诺书等行为纳入居民诚信档案,作为正向积分依据,使普法过程同时成为信用积累过程,增强居民参与感和信用获得感。
二、信用激励嵌入便民服务,打通暖心服务“最后一公里”。便民服务与信用激励深度融合,让守信者切实感受到便利与温暖。在普法宣传的同时,社区同步开展义务理发、助餐卡办理、政策咨询等便民项目。“五老”成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理发,工作人员协助老年人办理助餐卡并讲解补贴政策,志愿者面对面解答社保、医保、养老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这些服务并非简单“给予”,而是与信用机制挂钩,长期遵守社区公约、积极参与普法活动的居民可优先享受便民服务,诚信表现突出者还可获得助餐补贴升级、业务办理绿色通道等激励。通过服务赋能信用、信用兑换服务,形成“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良性循环,增强居民对信用建设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三、多元协同凝聚合力,构建社区信用共治新生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打造共治共享的社区信用建设生态。北街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专业机构等不同主体的优势,将普法宣传、便民服务和信用建设融为一体。双报到单位开展法律知识与网络舆情应对辅导,“五老”人员凭借威望参与调解与宣传,志愿者协助收集居民信用信息、推广信用理念,支部党员则带头签订承诺、履行社区义务。这种多方协作不仅扩大了活动覆盖面,更逐步构建起社区信用信息收集、评价、应用的基本框架,为今后建立居民信用积分制度、开展分级分类服务奠定了实践基础。
此次活动成效显著,居民法治意识和信用意识同步提升,社区和谐稳定基础进一步夯实。北街社区以“小切口”实现“大牵引”,通过普法与便民这两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服务,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今后,社区还将持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完善信用承诺、信用积分、信用公示等机制,使诚信成为社区治理的内在纽带,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在基层焕发更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