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为抓手,聚力打造“峒诚宜商”品牌,以“让城市变好、让生活变好”为出发点,推出城市管理允许个性化门头牌匾设置、允许张贴招聘/招商广告、允许设置功能性指示牌、允许外摆经营、允许节假日临时宣传、允许摆放装饰性花篮、允许建筑围挡设置宣传信息、允许设置季节性农副产品直销点、允许新店开业商业宣传、允许流动摊点规范经营“十项举措”,着力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既激活了营商环境的活力,又涵养了城市文明新风,使“烟火气”与“文明度”在街头巷尾实现和谐共生。

      审批“减法”换服务“加法”,店招藏着城市风情门头牌匾作为商户的“第一张名片”,曾因审批流程繁琐、设计限制严苛,成为商户开业的“绊脚石”。以往5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加之“千店一面”的设计要求,令不少商户深感困扰“十允许”精准施策将门头牌匾设置审批时限压缩为“2个工作日”内,通过全程网办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允许商户在合建筑风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个性化店招。如今,餐馆的木质浮雕牌匾古色古香,文创店的手绘涂鸦招牌灵动活泼,书店的藤蔓装饰门楣清雅别致,街道已从“单调列队” 蜕变为“风情画卷”。这细微调整,不仅使商户开业效率提升60%,还让城市风貌更显活力,实现了 “审批加速”与“风貌提质”的双赢。

      管理“柔化”变共治“强化”,外摆区结出文明硕果商户外摆经营曾是一道 “两难” 课题摆出来面临罚款,收进去则影响生意。崆峒区以“允许+规范”破解困局,明确允许商户外摆经营、张贴招聘广告、设置装饰花卉等,同时压实“门前五包” 责任城市管理执法队主动上门宣讲政策、划定区域,引导商户从“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参与”。目前,早餐店的外摆餐桌整齐排列,水果店的促销海报规范张贴,商户们自觉清扫垃圾、维护秩序。南门十字商户李师傅表示:“灵活的管理政策为我们商户提供了便利,我们更应遵守规矩,如今生意向好,街道也保持整洁” 小举措带来大转变,商户外摆合规率达98%,消费投诉降幅超四成,“文明风”中洋溢着 “烟火香”。

      堵疏“结合”促民生“融合”摊位托起生计温度流动摊贩一度“打游击”曾是城市管理的难点,经过科学规划,划定6处早市、8处夜市、2处全天疏导区,明确经营时间与责任范围。如今,早餐车拥有了“专属位”,夜市摊点亮起盏盏灯火,摊贩王师傅感慨道:“再也无需躲避城管,能够踏实挣钱,内心倍感温暖通过科学设置疏导经营区,既帮助流动摊贩“筑巢安家”、满足了摊贩生计需求,又方便了群众生活、解决了管理难题,今年新增经营主体3726户,全区各类经营主体累计达到5.3万户。

从店招2个工作日到摊位的一米线,崆峒区用“小切口”做好 “大文章”。这些营商环境细微处的改革,既让城市更有活力,更让百姓日子更有奔头 —— 这,正是营商环境最动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