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人社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信易+”守信激励工程的部署要求,创新“信易+”场景应用,通过利用信用体系建设为民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信用越好,行政审批、就业创业、劳动保障、家政服务越便利”的惠民便企的目标,真正做到服务企业,惠及群众,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信易+行政审批”。全面推行“信易+”与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相结合,将信用信息嵌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业务办理服务流程中。建立“绿色通道”和“告知承诺”制度,可享受企业绿色通道,给予提前预约、优先办理、简化流程等必要便利,为守信主体减少办理环节、节约办理时间。对申报材料不齐备但书面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补齐的,可先行受理,为其节约办理时间成本,切实让群众和经济主体享受到信用红利,提升公众对信用建设的获得感,真正实现“让信用信息多跑路,让守信主体少跑腿”。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人群达14.93万人,为四类特殊困难群体共1974人代缴保费19.74万元,坚守保发放底线,足额发放各类社保待遇1.89亿元。

二是“信易+就业创业”。深入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支持计划,扎实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加快推动人社领域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落地见效,扶持各类市场主体稳岗扩岗,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支持就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发放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37.27万元,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1万元,稳岗返还8家企业失业保险资金14.32万元,为3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1万元,为6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0.95万元。开展创业融资服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0万元,带动就业人员200多人,最大限度满足创业主体的融资需求。

三是“信易+劳动保障”。巩固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成果,加强监察执法,强化欠薪治理,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重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源头性欠薪行为。充分发挥“陇明公”平台预警监测作用,将32个在建项目纳入“陇明公”平台监管,全县累计纳入平台监管项目201个,采集上传实名制人员信息1.35万人,通过平台累计发放工资3.6亿元。筑牢工资支付防线,督促20个在建项目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960.08万元。严格落实成员单位“双包抓”制度和重大欠薪线索“双交办”制度,共受理和处置欠薪线索218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2件,为210人追讨工资报酬243.63万元。

四是“信易+家政服务”。聚焦家政服务、育婴保育等急需紧缺工种人才需求,大力推行“就业岗位+劳务机构+培训机构+参训人员”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嵌入式职业技能培训38期,共计1660人次,其中含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和保育员培训350人次。广泛收集家政服务领域岗位信息,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妇女群体与家政服务企业精准对接,促进其稳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依托“陇原妹”公共劳务品牌,广泛收集家政服务领域岗位信息,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与家政服务企业精准对接,通过开展品牌培训、以赛促训等方式,做大优势工种,以品牌促输转、稳岗位、占市场。2025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1万人,其中专职从事家政、保育的女性劳动力共0.15万人。

“信易+”场景应用是灵台县人社局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惠民便企、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下一步灵台县人社局将通过信用信息的应用,切实为民众和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信用越好,行政审批、就业创业、劳动保障、家政服务越便利”的目标,有力有效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