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台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各项部署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为契机,紧盯四大任务、12项攻坚重点,全方位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聚力打造规范有序、公正透明、开放包容、利企便民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突出“高度”提认识,抓部署推进。一是强化学习提能力。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解读《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县各级各部门把《条例》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职工学习会的主要内容,定期召开会议,深入学习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和会议精神,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优化营商环境能力和本领。二是精心谋划抓部署。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印发了《灵台县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破栏行动工作方案》等方案通知,确保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省市部署要求同频同向、与全县中心工作互融互促。三是压实责任聚合力。坚持清单化推进、台账式管理,对“全面提升年”确定的30项重点指标、82项重点任务和12个方面专项提升行动动态掌握和研究工作推进中的短板、弱项,及时跟踪督导,推动形成县政府牵头抓总、县发改局统筹协调、指标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的落实机制。

二、突出“广度”优服务,抓效能提升。一是深化改革激活力。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对下放的“一件事”事项形成了精简明了的“一份指南、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套流程”,“网上办”“掌上办”更加便捷高效。2025年,全程网办率达到99.1%,按期办结率达到99.68%;12345热线工单按时办结率100%,办理结果满意度和一次办结率持续提升。二是助企纾困添动力。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市场主体登记承诺制改革,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环节、3小时办结,前5个月新增经营主体209户,同比增长8.7%。持续用好“甘肃信易贷·陇信通”融资平台,畅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通道,统筹推动重点领域“信易+”工程,目前通过平台为112户企业发放贷款21.73亿元。三是精准施策解难题。认真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等制度,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常态化开展涉企问题集中整治,构建全链条闭环式问题征集、解决、督办机制。目前,包抓联走访企业1195人次,收集问题27条,解决25条;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84条。

三、突出“深度”激活力,抓项目招引。一是建好“数据库”。动态更新“三清单二图谱一联络库”。围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旅融合、民生提升等领域,整合现有资源,精心包装策划,做细、做实、做深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共论证储备皇甫谧文化园大景区综合开发、古灵台文旅商一体化综合开发等重点招商项目85项,概算总投资570亿元。二是下好“先手棋”。先后赴四川、山东、北京、天津、陕西等地开展招商7次,对接考察企业54户,邀请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商会来灵考察19批次,筹备组织参加全市京津冀产业链招商暨文旅推介和农特产品展销大会,成功举办灵台县(西安)招商引资推介大会,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见实见效。三是当好“服务员”。全面履约践诺,强化政策兑现,优化服务保障,提供从企业开办、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全方位的帮办代办服务,让招商引资项目落得下、快建设。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招商项目12项协议引资199亿元,落实省外到位资金33.02亿元,同比增长32.92%。

四、突出“精度”育典型,抓示范引领。一是试出“活”经验。扎实开展涉企行政检查“入企扫码”试点工作,注册重点企业23户,行政执法人员224名。出台并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和柔性执法模式,采取“一业一查”部门联合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目前检查经营主体62户,发现问题27条,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执法文书15份。二是创出“新”标杆。创新创优交易服务方式,加大远程异地评标跨省、市开展力度,为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清扫技术障碍,打通了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网络。我县先后完成首例跨市远程异地评标、首例建设工程项目跨省异地评标,在全市迈出了跨省异地评标第一步。三是集成“大”效应。利用灵台发布、省市营商环境建设公众号等媒体加强宣传推广,及时总结提炼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发布各类宣传信息115条,被市级以上媒体平台采用47条,推动形成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撰稿:马小龙  初审:韩倩  审核:章继刚  罗亚红  编辑:陈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