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静宁分局以优化营商环境、支撑经济发展为目标,巧用“加减乘除”法,全面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大局增势赋能。

一是提供优质服务做“加法”。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用“服务加”持续擦亮营商环境绿色发展底色。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主动开展技术服务,提前介入、专人跟进,积极开展选址、政策咨询等服务,着力推行“不来即享”“不见面审批”和“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完成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2个,涉及项目投资近298万元,审批环评报告表5个,政务服务好评率、审批事项办结率均达到100%。

二是优化环评审批做“减法”。全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环评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质量和办理效率。压缩特殊环节时间,环评受理公示与技术审查评估同步推进、分类审查,最大限度提升每个项目的环评审批速度,切实优化办事流程,加快项目落地速度。今年以来,静宁县威戎镇汉丰木炭厂建设项目、静宁长城果汁有限公司烘干炉技改项目等2个建设项目当天提交高质量材料,当天出具环评批复,减程序增效率,切实推动环评审批提质增效。

三是化解企业难题做“乘法”。为解答企业在排污许可证申报中遇到的难题、疑问,帮助企业全面了解排污许可申请、变更、延续、注销及执行报告、环境管理台账、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证后管理工作。通过微信工作群,督促企业将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动态跟踪进展,梯度推进,及时对排污许可证质量问题进行整改,有效提升了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今年以来,完成排污许可证复核7家,排污登记39家,提醒5家企业及时完成排污许可证延续。

四是推行柔性执法做“除法”。充分利用移动执法系统、在线监控等“数智赋能”非现场执法方式,推行“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行全过程“说理式”执法,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的,采取责令改正、约谈等措施纠正教育,不予行政处罚。让企业认识到“免罚”并非“免责”,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动态调整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录,纳入企业6家,对清单内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或强化非现场监管,综合应用在线监控、用电监控等非现场手段,做到“无事不扰”。

(撰稿:郭富康   初审:韩倩   审核:章继刚  罗亚红    编辑:陈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