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近年来,崆峒区民政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和养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构建多元化、高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开展省级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及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契机,出台政策、打造典型、强化管理,确保了养老服务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扎扎实实为老年人谋幸福。
热乎乎的面条,香喷喷的包子,健康营养的小菜,老人们坐在一起吃着可口的饭菜,愉快地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年食堂让社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暖心饭”。我区以省级老年助餐服务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功能,创建了多个老年食堂和爱心助老餐厅,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目前,我区养老助餐工作以中心城区4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已创建老年食堂3家,认定爱心助老餐厅4家。
就餐老人袁新平说:“我们老两口一直在这儿吃,饭菜质量也好,价格也便宜,也适合老年人口味,工作人员挺热情。”
家里装个智能门锁,卫生间换上恒温花洒,房间里添个扫地机器人……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并不起眼的小设施,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或许会派上大用场。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既提升了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质,也让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充分享受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政策红利。在居民焦金蕊家中,她向记者介绍了她新购置的扫地机器人,并表示这为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市民焦金蕊说:“趁着这次活动,我们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和智能门锁,特别方便,很适合我们老年人,补贴之后价格也特别便宜。”
近日,记者走进东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院内回荡着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老人们在各功能室里唱歌、跳舞、下象棋,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画卷。
东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叶小珍说:“我们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护理型床位20张,还有多功能活动室、理疗室、书画阅览室、康复训练室、长者餐厅等功能区,自运营以来累计为4.5万名老年人提供了各类助老服务,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切实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据悉,崆峒区民政局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脱贫攻坚、特殊群体、群众关切,圆满完成为民实事项目建设,共建成7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个村级互助幸福院,现均已正常运营;依托城区4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3个老年食堂、1个助餐试点和各老年爱心餐厅,全年已为老年人提供服务20.1万人次;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为979名老年人家庭补贴696万元。
区民政局副局长陶小岗说:“下一步,区民政局将深入学习贯彻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记者:高洁 杨卉 编辑:兰雪荣 责任编辑:牛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