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泾川分中心始终把持续压减交易周期作为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交易平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务实行动,紧盯公共资源交易周期“生命线”,聚焦影响项目交易周期的卡点、堵点,精准把脉诊断,多措并举开出“良方”,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一是事前早提示,提前注射“预防针”。充分利用交易平台、QQ、微信群等新媒体发布操作手册、常见问题解答以及政策法规解读等资料,方便交易主体随时查阅。同时,印发了《关于持续压减公共资源交易周期的通知》,成立交易咨询服务帮办专班,积极推行服务市场主体联络员制度,依据全县项目建设清单,主动提前介入,与项目发起方、拟代理机构积极对接联系,全方位做好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悉心指导招标、采购人周密计算法定交易时限内的最短开标时间,快速预约时间场地,全力推动项目尽快进场交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为交易主体提供详细的交易指南和风险提示,确保了项目快速、高效完成交易。
二是事中优服务,分类服用“定心丸”。按照中心“三段一闭环”交易流程岗位职责,严格落实“四个零”(项目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服务宗旨和“四办”(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服务要求,坚决靠实“五个要”(要身靠前服务、要全流程服务、要精细化服务、要全天候服务、要全周期跟踪)高效服务责任,常态化落实“四不”(“早晚不停歇”“午间不间断”“双休不停办”“节假日不打烊”)延时服务机制,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全程帮办的方式,进行“点对点”精准化服务。对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等畅通“绿色通道”,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实行“容缺受理”,在法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压缩交易时长。
三是事后抓整治,对症下药“治顽疾”。确定专人负责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严格抓实项目场内交易后跟踪督办,建立健全项目交易信息工作台账,实行交易周期清单化管理,定期对标对表核查项目交易周期。针对中介代理机构在交易环节中因慢、缓、滞等行为导致项目交易周期延长等问题,特别是超过省市规定最短时限过长的项目,按月集中通报5期,通报代理机构5家,限时进行督办,并纳入信用评价管理。对交易平台在软件系统、硬件设施、服务质效等方面影响交易周期的问题,分类梳理问题清单,深入分析原因,细化落实措施,限期进行了整改。经多方努力,各类项目平均交易周期比年初缩减了18.2%,交易周期持续压减,不断营造了便民、快捷、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环境。
(撰稿:赵鑫 初审:韩倩 审核:章继刚 罗亚红 编辑:郭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