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宁县紧紧抓住天津武清区与静宁县协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优化营造投资贸易便利、行政办事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成功引进特色企业在静宁工业园区落地生根,为静宁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协作”引进种业公司。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努力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落地“零障碍”。每季度对已签约落地的企业及正在洽谈中的企业进行回访,了解企业发展遇到的土地、资金等制约性瓶颈问题,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树立优良的营商环境之口碑,从而实现以商招商的效应,天津京首福种业有限公司就是我县以商招商的成功案例。京首福农业集团是一家集种子研发、智慧农业信息化、建筑建造工程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化集团公司,在天津、河北以及东北地区建设了多个农作物种子高标准生产基地及良种试验田基地,在海南建设了创新研发基地。集团积极响应甘肃省静宁县“归雁工程”号召,在静宁工业园区成立甘肃京首福种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种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业务。项目2022年开工建设,总投资6200万元,建设用地面积28亩,总建筑面积14845平方米。建成了实验楼1栋、办公楼1栋、科技研发楼1栋和生产加工厂房4座等其他生产设备。自2024年开业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850万元,已发展成为京首福农业集团的重要板块之一。该公司创新联农带农方式,通过产业带动、利益联结、技术服务、就业帮扶等形式,开展订单式培训8期500人(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220场(次),吸纳县域就业、务工400人(次),带动马铃薯、玉米等全产业链发展,提高粮食作物种植产量,持续增加农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为静宁县种植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筑巢”引驻科技公司。按照“筑巢引凤”思路,大力实施“归雁工程”,制定出台小作坊出城入园等优惠政策措施,利用东西协作帮扶资金1190万元建成国家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1号标准化车间。该公司是策划人王星响应家乡“归雁工程”回乡投资创办,用“小苹果、大产业”的理念,创立“甘小星”品牌,把“静宁苹果”通过精深加工,开发出苹果脆、苹果茶、苹果小鲜肉、苹果酵素等延链产品。“甘小星”苹果脆已上市销售4载,经过市场打磨,产品技术研发成熟,质量稳定,市场反馈良好。目前,该公司共有两个生产厂区,位于静宁县甘沟镇的扶贫车间,年鲜果使用量800吨,产值1300多万元;位于静宁工业园区农产产业融合园的厂区已全面建成,近期可投入使用。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后年鲜果使用量可达8000吨,年产值可达1.3亿元,可提供高级人才就业岗位30个、普通员工就业岗位100个、关联岗位300个,可带动425户农户发展致富,进一步延伸“静宁苹果”产业链,为“静宁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矩阵赋能,逐步解决静宁果农非商品果销路问题,提升静宁县非商品果的市场价值,有力推动了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
三是“归雁”做强特色产业。牢固树立“服务好招商引资企业就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加强产业间互动发展,围绕绿色经济,以重点行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创新发展为导向,统筹资源整合和利用,通过顶层设计凝聚合力,实现共振效应,形成协同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六大重点产业链,引进链上企业甘肃成纪伊昊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6月1日建成静宁县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生产线,占地面积72亩,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东西协作帮扶资金1000万元。拥有全国技术先进屠宰加工及冷链生产线2条,同时配套建成肉制品加工车间、办公楼,屠宰间和无害化处理间各1座,日屠宰量可达120头,年屠宰量可达3万头,年产值可达6.9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2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多人,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一家“平凉红牛”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生产基地。该公司采用中央厨房+订单销售模式,通过冷链物流配送方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以东西部协作、“归雁工程”等为契机,打通天津、长三角等地区市场,通过供港养殖基地带动“平凉红牛”销往全球。甘肃成纪伊昊食品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加工及冷链生产线的建成补足了静宁县在“牛产业”精深加工方面的短板,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效益。
(撰稿人:方涛 初审:韩倩 审核:章继刚 罗亚红 编辑:郭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