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定加油机计量误差应在±3‰之内,但安装作弊软件后,最高可以调控至200‰,这意味着加满一箱油,最多能差1/5。

  加油机计量作弊涉及“缺秤少量”、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治理加油机计量作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5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工作有关情况。

  据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介绍,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共查办加油机作弊案件1249件,涉案金额20.02亿元;刑事立案84起,刑事拘留200人,有力规范了成品油零售市场秩序。

  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项行动中,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加强执法协作,推进案件线索、执法信息和数据共享,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打击协同发力,为加强监管、协同共治奠定坚实基础。

  为全面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国家标准《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和《燃油加油机型式评价大纲》《燃油加油机计量检定规程》等计量技术规范,从软件管理、计控主板、数据存储、施加封印等方面强化加油机防作弊应对措施,并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增加有关检查要求。

  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介绍,国家标准《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已于2023年11月27日修订发布,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标准通过软硬件唯一数字签名、核心部件全生命周期校验、国密芯片存储等技术,界定加油机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主体责任,最大限度防止不法分子篡改加油机,避免消费者吃亏上当。

  “在完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持续加强预防和查处加油机作弊技术研究,探索实施智慧监管。”据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副司长黄广龙介绍,针对篡改计量程序、更换作弊部件、预留软件作弊后门等作弊方式,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发“校验功能”,及时发现加油机关键零部件更换和异常,为预防和查处加油机作弊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并指导地方开展加油机智慧监管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加油机智慧管理平台及数据库,对加油机新增、检定、维修、报废实施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构建监管端、检定端、企业端、消费端四端联通的新模式。

  专项行动震慑了违法行为,但总有一些人心存侥幸,加油站行业内部甚至存在“治理行动就是一阵风,等风过了一切照旧”的说法。况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这种说法严重低估了职能部门治理加油机作弊的信心、决心和能力。随着治理行动的深入开展,监管执法将由集中转为常态化,绝不允许违法行为在治理行动之后卷土重来”。

  “治理的着力点不只是打击存量,更是要遏制增量。如果说打击存量是‘铁拳’,那么遏制增量更像‘织网’。”况旭说,治理不会偃旗息鼓,更不是一阵风。监管部门将继续坚持打建并举,将专项治理与常态化监管执法相结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作弊者无处遁形,让诚信者“加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