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朋友的建议下,丁先生最近查了下自己的支付宝,意外发现已签约免密支付或自动扣款的服务多达10项。其中,既有打车软件、共享单车、停车服务平台,也有生活缴费、乘车码服务和电商平台会员等。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虽然能享受便利,但也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什么是免密支付?顾名思义,就是在支付时无需输入密码,即可快速地向商家付款。买东西、点外卖、坐公交、自动缴费……免密支付在各App中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功能,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渗透进了日常生活各类消费场景中。
虽然它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却又藏着诸多的安全隐患,比如错误支付或误触下单,比如钱款被盗刷,再比如容易滋生过度消费的习惯。再者,与“免密支付”相连接的,往往是自动扣款、续费,这看似也是便利的交易方式,但其实也是一个坑。总之,免密支付和自动扣费,意味着便利与风险共存,使用者不能不小心。
按理说,开通免密支付,肯定需要消费者自己授权同意。有些免密支付确实是消费者自愿开通的,但现实中,也有一些免密支付的开通,是消费者受到了第三方的诱导、利诱,还有一些App用户,是不得已而选择了免密支付——因为不授权就不能使用App功能。
移动智能时代,免密支付的确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支付体验,很多人也都喜欢免密支付的“丝滑”。如果免密支付不能构建安全的交易环境,大家还是应当小心开通。对此,一些媒体和警方一再提醒消费者,谨慎开通免密支付。
尽管免密支付的金额大多都设置在了1000元之内,但1000元以内的经济损失,也令大家愤愤不平。更何况,有时候会积少成多呢?免密支付一旦给用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就不能一味地把责任归咎于用户“保管不善”,那些为用户开通了免密支付的平台、App,也应尽一份提醒、设置保护措施的责任。
窃以为,开通免密支付的平台以及App等服务商,可以在提醒用户的同时,采取一些积极的风控措施:比如利用大数据,对支付异常者切断免密支付;限额限次数,防止不法分子盗刷;提升防盗刷的科技含量,打造值得信赖的防火墙;设置简易的流程,方便用户关闭免密支付,等等。总之,服务商要尽到保护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尽最大努力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