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3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情况的

报告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甘教明电〔2023〕13号)要求,平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标评价指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迅速安排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评情况

经自查,平凉市政府2022年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加强教育保障等方面履行教育职责到位,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教育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一)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深入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了《平凉市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工作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平凉市现有单独设立党组织的公办中小学校428所,设立党委20个,党总支37个,设立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226个,未设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145个。目前,全部学校均按要求完成了基层党组织规范设置;57个党委、党总支学校落实了书记、校长分设的要求,226个设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学校均落实了书记、校长“一肩挑”的要求;行政班子副职中的党员全部进入党组织班子;283个设党组织班子的学校完成了章程、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的制定或修订,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率达到了4 个100%。二是不断加强教材建设与监管。严格执行《关于推进中小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春秋两季开学检查,认真排查学校地方课程教材(含校本课程教材)、教辅材料、课外读物,确保全覆盖、无死角。各中小学校都能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坚持“一科一辅”原则,在国家和省定目录内选用教材和教辅,不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资料,不使用未经审定的教辅材料。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督促各学校严格按照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的程序,每学年推荐一次进校园课外读物。定期联合市场监管、财政、文化旅游、体育、广电等多部门全面开展课外读物监督检查,对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清理。三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将“大思政课”列入春、秋季开学督查内容,先后出台《平凉市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平凉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主体责任,健全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举办全市“大思政课”建设启动仪式系列活动,命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8个,编印《思政教育的“课堂革命”》优秀案例集,依托陇东学院、甘肃医学院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资源,构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切实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利用平凉博物馆、庄浪梯田博物馆、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泾川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等场馆,积极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和资源,不断提升实践育人实效。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着力打造专职思政课教师、党政领导、先进模范等组建专兼结合的思政课师资队伍,支撑保障思政育人质量提升。四是大力推动民族团结教育。按照《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普通话学习应用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普通话作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的法定要求,全面加强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把“党的全面领导”等相关内容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全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印发了《平凉市教育局等十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各学段不少于12课时。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平凉市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五是加强党建带团建、队建。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深化改革,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二)全力推进教育重大部署及教育改革任务落实一是积极落实“双减”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双减”专门协调机制功能,校外加大违规培训机构查处力度,将审批备案的141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全面落实预收费资金监管和全流程监管,定期公布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和年检结果,在暑期、开学初、国庆节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开展排查治理工作,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办学行为。校内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作业设计水平,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切实强化课后服务经费保障,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已足额将课后服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共计5633万元。二是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持续在全市广泛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省市《实施方案》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辅导、研讨交流、视频会议等方式,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形成了破除“五唯”、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三是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持续加强教学用房、功能室和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尽力满足高考综合改革对教育教学要求。召开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发展研讨暨总结表彰会议,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和高考综合改革专题调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修培训,邀请江苏、山东等先进教育地区20多名专家开展新高考备考培训,与江苏南菁中学等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27场次,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外出学习考察460余人次,为新高考平稳落地奠定扎实基础。四是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措施,健全制度机制,切实推进教育督导职能发挥。依据《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细则》,对崆峒区2022年开展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了评价;成立了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配备专职督学1名,聘任市政府督学80名;出台《平凉市政府督学开展督导评估工作补助费用管理办法》,单列教育督导经费并由督导部门统筹使用。

(三)统筹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扩容提质工程,年内计划投资1.72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7所、配建小区配套园7所、改善办园条件157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园5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园19所,可新增普惠性园位5490个,城区“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开展优质示范园创建工作,评估命名省级一类园15所、创建申报省级示范园2所。扎实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1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8.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12%,全市共创建甘肃省示范性幼儿园9所,全市六县一区中,泾川县、灵台县没有省级示范园,其他五个县(市、区)均有省级示范园。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全市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差异系数均控制在标准以内,并逐步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在全市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指导崆峒区、华亭市、庄浪县优化完善集团化办学方案、年度发展规划、考核评价细则、教师交流轮岗等管理制度,定期召开集团化办学工作推进会及督查调研,及时分析研判、研究解决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市组建教育集团44个、涉及学校110所、先后选派617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有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划片招生、随迁子女入学“零门槛”、阳光分班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有效缓。持续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行动,暑假和开学初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大走访大劝学活动,聚焦疑似辍学和长期请假学生,广泛动员组织教师、乡村、社区干部,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生活和家庭基本状况,及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情况,全力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1%。三是促进县中发展提升。印发《平凉市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加大普通高中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新建一批、优化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推动各高中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对生源较少、办学困难的5所乡镇高中从今年起停止招生。下发《关于做好2023年平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2023年高中招生工作,共完成普通高中和职普融通高中班招生14593人,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新生年级无大班额现象。高考成绩持续提升,2023年全市高考应届生4304人,上线率为34.2%,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四是推进职业教育达标提质发展。印发了《平凉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明确了各校推进达标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目前工作进展,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的1所高职和4所中职学校,年内可实现全部达标。我市7县(市、区)全部建立了“一县一校一中心”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由县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第一副主任,现任主任担任常务副主任,统筹县域内教育、人社、农业、民政、乡村振兴、工会等部门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打造县域内通用培训平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五是促进特殊教育公平多样发展。认真落实8%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的政策,建成以各县(区)特教学校为骨干、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在县(区)特殊教育学校设立送教上门培训指导办公室,指导送教上门工作,对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落实送教上门服务,保障受教育权利。

(四)持续强化教育保障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53.39亿元,比上年的49.43亿元增长8.01%,做到了“只增不减”。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落实情况:普通高职高专为13412.51元,比上年下降4.26%(扣1分);中等职业学校为13306元,比上年下降0.94%;普通高中为17630.46元,比上年增长7.83%;普通初中为17928.81元,比上年增长11.07%;普通小学为14243.23元,比上年增长7.43%;幼儿园为12169.54元,比上年增长14.62%。通过市县两级自查,平凉市教育系统不存在核查属实的教育违规收费的相关投诉。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开展师德师风重难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各县(市、区)按有关规定认真落实特岗教师各项工资待遇,努力保障服务期内特岗教师待遇,按照每人每年38200元标准按月及时发放特岗教师工资补助,按照新入职正式教师工资标准补齐了工资差额,及时足额缴纳了五险一金,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正式教师同等待遇。市级实施“国培计划”项目12个,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1442人(次)。先后举办全市师德师风教育专项培训、新入职教师集中培训、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中小学校长访名校研修、教育部“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项目培训6期,培训教师680人(次)。各县(市、区)积极组织实施各类教师培训工作,2023年各级各学校培训教师24500多人次,全市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稳步提升。市、县教育部门及时向各级学校传达《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等系列文件精神。从“四减”(减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减社会事务进校园、减报表填写工作、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四提高”(提高政治地位、提高社会地位、提高职业地位,提高经济地位)入手,对照20条减负清单和18条减负台账,全面清查清理中小学教师承担非教育教学活动社会性工作任务,让中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各县(市、区)分别制定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需求及补充计划》,逐年度补充各学段专职思政课教师人数。2023年市级按既定计划补充高中思政课教师2名、初中思政课教师2名,各县(市、区)通过“特岗计划”招录思政课教师12人,确保按2025年实现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制定印发了《平凉市教育专网建设方案》,目前初步确立平凉市教育专网市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立项、分级招标、分级实施、分级监理、分级验收、分级运维的建设模式,委托第三方公司完成平凉市教育专网建设可研报告和初步实施方案。制定下发《平凉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站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抽调专人对网络、业务系统及第三方服务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查;完成平凉市教育云平台二级等保认证。四是狠抓校园安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机制,以“主动创稳”为契机,先后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4次,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校园安全重大隐患排查专项整治6次、学生餐饮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查3次,检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60多家,清理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治安乱点10处,排查安全风险隐患50余条,下发督办件6件、预警提示10期,推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地落实。五是积极实施能力提升项目。平凉市2023年实施“能力提升”项目投入资金232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532万元,省级资金8344万元,县级2345万元。实施新建、改扩建、设备购置项目251个,其中校舍建设类项目132个,整体完工114个,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86.4%;设备类项目119个,投入使用117个,采购完成率为100%,使用率98.3%。六是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按照《关于开展2023年度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安排,定于10月31日至11月10日,对各县(市、区)申报创建的省级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29所、市级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63所进行评估验收。市级评估完成后,推荐符合条件的学校申报省级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根据全省语言文字年度工作安排,第四季度省语委、省教育厅将重点开展2023年度省级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评估认定,工作任务将如期完成。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2022 年度全省教师普通话水平抽检监测情况的通报》,2022年度,省教育厅、省语委办以2021年全省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为基数,依托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按照5‰的比例分层随机抽取。共抽取平凉174人,二级乙等及以上占比97.13%,高于全省平均值。全省语文教师二级甲等以上比例为58%,平凉市抽检教师中语文教师二级甲等以上比例为80%,高于全省平均值。七是加强体育和卫生与健康工作。全面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制定印发了《平凉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不断加强中小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2023年全市中小学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是29.82%,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是90.05%。全市中小学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比例为85.2%。2023年度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28.93%,相比2022年度的29.03%,近视率有所下降。我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在学校素质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责任分工明确,认真组织实施。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覆盖率100%,师生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八是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管理,落实“一校一章程”,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法治副校长配备和管理,截止到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1321名,实现了全覆盖。九是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各县(市、区)教育局每年度实施的内部审计项目覆盖单位数均达到了全覆盖任务的20%以上,并且在5年内实现了审计全覆盖工作。近年来,平凉市教育局坚持每年开展市直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做到年度审计全覆盖,对部分校(园)校长离任和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下发了审计报告,并督促问题校限期进行整改,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存在问题

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我市教育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从总体情况看,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是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镇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中心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紧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高;县(市、区)间、城乡间、校际间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城市挤”“乡村弱”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无法满足群众对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学前教育教师编制短缺,数量不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县(市、区)未完全按标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覆盖全学段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和教师教育布局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队伍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是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仍然较弱。职业院校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强化,现代产业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发展不够,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强。

三、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学校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持续健全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

(二)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筹调配。完善公费师范生、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优待政策措施,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深化各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督促承训机构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员管理,认真实施好国培省培和市级培训项目。跟踪教师参训后实践应用,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培训效果。加强市级培训团队建设,切实提高市级教师培训质量。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监督问责和惩处力度,坚决纠正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失德失范等问题。

(三)全力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平凉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使用的实施意见》,将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督促新建小区严格配建幼儿园,移交教育部门办园,切实扩大城镇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巩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推广集团化办学,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和城镇学位供给,化解城镇学校“择校热”、“大班额”难题,调整优化乡村学校结构布局,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持续改善高中学校办学基础条件,配齐实验室、实训室、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等功能室。加强教师队伍新高考业务培训,探索建立县域内高中学校教师共享机制。加大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内容的培训力度,提升高中教师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制定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配套制度和规定,探索建立基于新高考的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深化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持续落实“技能甘肃”建设任务,实施好省级“双高”高职院校和“双优”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加快市内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引导市内规模以上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不断提高教育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在县(市、区)年度教育工作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督促县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比例,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到实处,全面实施教育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绩效目标的先导性作用,不断加强资金支付跟踪督导力度,确保教育经费合法合规使用。认真实施各类教育项目,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定人员、定责任、定目标、定进度,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所有项目按期完工。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2.0计划,以省、市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建设为抓手,推动省市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巩固基于在线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成果,全面推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网络教育,实施“远程支教帮扶”项目,整合各类项目资源,重点推动以乡镇中心校辐射带动村小学的“专递课堂”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抓好贫困学生资助救助,进一步加强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紧密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五)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按计划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幼儿园采取相对公平方式公开透明招生。小学和初中初始年级严格落实“阳光分班”,坚决杜绝择师、人情分班等问题。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完善作业、考试、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指导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开展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设置和管理,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行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提供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科普宣传、体育艺术、团队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拓展等服务内容。扎实做好“五项管理”实施工作,将“五项管理”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和责任督学督导范围,逐级靠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坚决落实作息时间、作业量、体育活动课时等方面的规定要求,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动开展好学校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督促各地各校建好用好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配齐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认真做好定期普查、个案跟踪等工作。不断提升和巩固“4个100%”建设成果。扎实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全面摸排化解涉生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兼职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积极预防校园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广大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

特此报告。

平凉市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7日